背景:
阅读新闻

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在渝举行

2017-07-20 16:05:10    来源:重庆市科协    作者: 【字体:

7月15日,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下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下称论坛)在重庆大学开幕,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他们围绕纳米材料及器件、能源存储与转化、纳米医疗及可穿戴技术、环境与能源催化、科技期刊等主题,聚焦经济、科技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话题,展示和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本土高新技术发展。

(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现场)

当日,大会举行特邀报告会。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赵东元,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李长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化工系教授曾华淳等专家作专题报告。

(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中,演讲嘉宾的精彩分享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此次活动的主角是青年学者。160多名青年学者在8个分论坛会场就大会主题作报告,另有100多名学者进行学术成果墙报交流。

据悉,大会及论坛由市科协、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新加坡与重庆之间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尚属首次。大会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张善勇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是世界的未来,希望本次大会能够让新加坡与重庆的青年学者抓住重庆快速发展的机会,取得更大成功。

同为大会主席的李长明则表示,国际性的高端学术会议对于城市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国际交流,可以让本土科技与世界前沿的“脉搏”同步。新加坡与重庆在科研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发方面有许多合作机会,以此次大会及论坛为契机,可以更好地牵线搭桥,激发双方的科研活力。

大容量锂硫电池3-5年后有望量产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李长明

“在同等质量下,锂硫电池可拥有传统锂离子电池6-7倍的电量。如果把锂硫电池应用到手机上,手机待机时间将大幅度增长。”7月15日,在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上,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李长明把这一研究的最新动向带到了大会暨论坛上。他表示,此次参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内外的高层次研究机构,这样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据李长明介绍,锂离子电池作为充电电池,在通讯、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充电电池。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近年来,锂硫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污染少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成为高能新型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硫虽具有无毒性、对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它是电子和离子绝缘体,很难作为正极材料单独使用。因此我们在研究时,加入了具有导电性的石墨烯材料,做一些石墨烯的应用开发。”他表示,从实验室测试的数据来看,锂硫电池的使用寿命现在还只有300-400次,达不到锂离子电池的700-800次,但很多研究者已经在做相关研究,未来锂硫电池的使用寿命将与锂离子电池相当。

李长明还透露,他们准备在深圳建设锂硫电池产业化基地,预计3-5年之后,锂硫电池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对于此次科技创新大会,李长明表示:“学术会议的意义也不止于科技创新的交流。”他说,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还能推介重庆的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下一步,李长明和由他任会长的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还计划在各界支持下推出重庆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渝“献智”。

新加坡与重庆科研领域合作机会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张善勇

?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岸人,见到重庆的父老乡亲们,我真是倍感亲切。”7月15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张善勇告诉记者,他在南岸区上新街出生、长大,此次新加坡和重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共聚一堂,共同交流,他感到非常高兴。

张善勇说,青年肩负着创新科研的重任。此次大会及论坛,给青年学者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当“主角”,此举意义深远。要让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必须依靠青年的力量。

2014年,张善勇作为国际薄膜学会会长,曾与重庆大学合作举办薄膜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他表示,新加坡与重庆在科研领域有许多合作空间。

张善勇和团队正在研究薄膜材料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将一种人造骨薄膜材料“镀”到钛合金人造髋关节表面。

“钛合金的生物兼容性不错,但生物活性不够。”张善勇说,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人体的骨质细胞“碰”到植入人体的钛合金人造髋关节,就没法“生根”,骨头停止生长,不利于人体恢复。但在钛合金人造髋关节表面镀上人造骨薄膜材料后,骨质细胞就能附着在薄膜材料上,促进骨头生长,使骨伤愈合时间缩短到1-2周。

此前,张善勇已经与浙江大学合作进行该研究项目的动物实验;他的3名博士生也通过该项目的研究获得学位。他透露,今后,该研究项目也可以放在重庆进行共同研究,以期开发出可以运用于人体的成熟技术,并培养更多的学术人才。

此外,张善勇和团队也在着重研究薄膜材料在能源方面的应用。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研发第3代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太阳能电池可以制成半透明的“薄膜”,贴在玻璃上,既能遮光、发电,又保证了室内亮度,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表面。同时,这项技术也能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通过在物品表面贴上薄膜太阳能电池,制成能发电的挎包、遮阳帽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在张善勇看来,科技创新大会和青年论坛,只是一个开端。他相信,今后新加坡和重庆的合作还会进一步深入。

用“骨架”为氢燃料汽车储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曾华淳

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7月15日,在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曾华淳分享了关于氢能应用的关键技术:氢能储存。

氢能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需要解决氢气的制取、储运和应用等问题,其中,氢能储存是关键。

“氢在通常条件下以气态形式存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是很好的储氢材料。”

曾华淳教授解释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是一种金属离子和络合物结合形成的骨架材料,过去,这种材料不够稳定,容易被分解。但经过技术攻关,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也推动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是通过吸附的方式来储氢,由于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即: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因此可以储存大量的氢。”曾华淳表示,目前,德国巴斯夫已经在利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代替高压罐储氢,今后,它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他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有研究发现,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还可以在沙漠中应用。“科学家发现,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少量水分,然后再运用转换机制,把这些水分转换出来,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有望解决沙漠缺水的问题。”

不过,他表示,目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广泛应用。他也正在致力于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现在中国也有不少院士专家在从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期待今后能在这方面和中国专家有所合作。”

用光催化科研成果造福民生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朱永法

“也许大众并不熟悉光催化技术,但实际上它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7月15日在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朱永法作了题为“全有机超分子可见光催化材料的探索”的报告,揭示了超分子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关系。

朱永法表示,光催化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室内空气污染处理领域,传统材料如活性炭等对甲醛的吸附量很低,并易受水汽等因素影响,而光催化可持续有效地进行处理;在除菌领域,传统消毒剂不仅气味大,且对人体有害,光催化则能无声无害地完美解决医院病房等高危传染区域交叉感染的问题;还有在食物保鲜、降低大气污染等领域,光催化技术均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在光催化科研领域已是第一大国,但却不是第一强国。虽然在基础研究领域已和国外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局部领域有技术优势,但我们在总体研发,特别是在产品化以及产品的工艺上还和世界一流有较大的差距。

朱永法表示,新加坡两所大学在世界排名靠前,在基础科研和产业化上均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此次论坛有多位新加坡相关方面的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可就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神秘硅藻土可助花开“月亮之上”

重庆大学教授、博导张育新

“用‘硅藻泥’作肥,可以让花开在‘月亮之上’。”7月15日在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新加坡青年学者论坛上,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育新介绍了他在硅藻土基复合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不仅能在家装领域提供有效降解甲醛的方案,同时已经成为重庆大学“月面微生态圈”项目征集候选土壤改良方案,有望登上于明年飞天的嫦娥四号抵达“月球背面”,帮助人类在月球上开出第一朵花。

张育新介绍说,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硅藻土与蛭石的混合生态土壤系统,推动了在极端环境下的土壤基础领域的相关技术,其中“硅藻土基纳米复合结构”产品若能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届时将能帮助“月面微生态圈”项目在月球表面展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的过程。通过土豆开花、蚕蛾破茧来揭示光合作用、生态循环、生物学基本原理以及人类对空间环境的认识。

此外,他研发的“纳米改性硅藻泥”产品还解决了传统硅藻泥仅吸附甲醛而无法分解甲醛的问题,通过加入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家庭环保装饰涂料,吸附并有效通过光催化降解甲醛,减少新装修房产生的环境污染。

张育新表示,该项目是2011年重庆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国际产学研合作成果之一,团队通过六年的科研,突破了国外关键技术的封锁,率先将硅藻土推向新能源、润滑油等新兴行业,生产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硅藻土产品。目前广东名匠装饰集团、英国Polymer集团、蓝天豚硅藻产业园、张家港创新创业园区等正在与其洽谈成果转化。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责任编辑:全丽 |

365体育投注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365体育投注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365体育投注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365体育投注平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电话:023—63856943

邮箱:hyplxdm@126.com

  • 党建头条 官微
    干部任免 党建智库
  • 《党课参考》官微
    “三会一课”掌中宝
  • 《党员文摘》官微
    修齐治平第一微平台
  • 领导者头条 官微
    明大是 看大势 干大事
  • 《重庆人才》官方微信